“三项制度改革”激活人才队伍“一池春水”
——邹平市供销社系统人才机制创新纪实
面对基层社老龄化突出、专业人才断层的现实困境,邹平市供销社以三项制度改革为契机,聚焦“人才强社”战略,明确以“优化结构、激发活力、提升能力”为目标,着力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、与企业功能定位相匹配的现代人力资源体系,为实现社有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。
用工制度改革:筑牢人才“稳定器”
以规范用工、保障权益为核心,构建市场化与保障性结合的用工体系。一方面,推进事业单位改革,将市社机关转为全额财政事业单位,编制增至45人,彻底解决机关干部职工的身份、医疗及养老问题,消除人才后顾之忧;另一方面,社有企业全面推行公开招聘,严格遵循“公开、公正、竞争、择优”原则,公示招聘信息、细化选拔流程。近年来,累计为基层社及社有企业招录综合管理人员17名、专业岗位人员60余名,涵盖农业管理、农机技术、农资销售等领域。同时,加强劳动合同管理,明确合同期限、工作内容及解除条件,确保用工依法合规,为人才队伍稳定奠定制度基础。
分配制度改革:打造激励“强心剂”
坚持社有企业职工收入与经营效益挂钩,创新性提出“三七分”“二八分”绩效奖励机制,激发员工创业创收主观能动性。制定《关于企业行政人员工资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》,按企业效益规模分类分档核定工资与绩效标准,核心推行“利润分成”模式:法人企业在缴纳所得税、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后,20%利润用于职工奖励、30%投入企业发展、50%作为合作发展基金;非法人经营单位实行“自主经营、盈利分成”,70%利润上缴作为承包费,30%作为团队绩效奖励。以里八田供销社为例,改革后团队因农资销售、农机服务等业务增收,成员收入显著提升。全系统基层职工工资水平接近当地公务员水平,真正实现“多劳多得、绩优薪优”。
人才培育机制:搭建成长“快车道”
坚持“实践育人、实绩用人”,构建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。一是推行“传帮带+实践历练”模式,依托山东省供销社三农人才信息服务平台,发掘系统内79名涵盖农产品流通、农技推广等领域的骨干人才,通过“以老带新”传授经验,同时开设供销大讲堂、组织系统观摩会,提升全员素质;二是打破论资排辈,以“干过什么、干成什么”为选拔标准,让年轻人才脱颖而出,近年14名“85后”“90后”担任社有企业主要负责人,6名“85后”成为机关科室负责人;三是精准赋能基层,如针对里八田供销社的转型需求,选拔90后年轻同志任负责人,同时招聘5名专业人才,涵盖农业管理、农机技术等领域,助力其盘活70余亩闲置土地,建成综合性为农服务平台。
改革实施以来,邹平市供销社人才结构显著优化,年轻干部占比大幅提升,专业人才覆盖农业、农机、农资等关键领域,里八田供销社等基层单位从“单一租赁”转型为“综合服务”,2024年完成农机作业60万亩次、农资销售收入1950万元。
经验表明:坚持市场化选人用人、差异化激励约束、实战化育才用才是破解人才困境的关键。邹平市供销社通过机制创新实现了“人才兴、企业活、事业稳”的良性循环,为深化综合改革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实践样本。
鲁公网安备37160202000709